從微笑開始親近自己(17):從否定負面情緒到接納「完整」

我的內在之旅,上路啦!

每天透過書寫「微笑紀錄」進行自我觀察,讓我看到自己的「情緒變化」,讓我開始深入內在,進一步藉由自我察覺,發現內心的「感受反應」。

我看到自己在生活中除了快樂、開心、愉悅之外,依舊還是不時會出現憤怒、難受與低落等各種情緒,讓我湧現不同感受。

對我而言,情緒與感受的差別在於:情緒是當下受到刺激後,我們的感性做出的回應,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情緒狀態足夠熟悉的話,還能辨識出更精確的情緒名稱,比如失落夾雜憤怒、興奮與期待交織;而感受,則是情緒引出的內心主觀想法,例如,憤怒讓我感到自己的言行很糟糕,難受讓我對其他的好事視若無賭,低落讓我覺得自己對一切無能為力。

雖然我已經能夠看見自己的情緒變化,察覺某個瞬間我產生負面情緒,但卻不知道如何處理隨之而來的感受。即使我已經懂得藉由「微笑資料庫」重新召喚好心情,但我還是認為「負面情緒」不應該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我一直認定,有負面情緒代表我的情緒管理還做得不夠好,所以我持續找尋處理負面情緒相關的書,直到我讀了《允許自己不快樂:勇敢悲觀、放心落淚,不再強顏歡笑的幸福練習》,看見書裡提及「同時擁抱正面與負面情緒,才能使你更完整」,「完整」這兩個字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我可以「擁抱」負面情緒啊!

比起「自我的完整」,更常聽到的說法是「不要追求完美」,因為完美太過遙不可及,追求完美容易使我們為了達到盡善盡美而糾結於自身的缺點,會讓人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我們要懂得接受自己有缺點的事實,也因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個說法,還是多少會讓人有所抗拒,因為要承認自己不如理想中的那麼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使自己更完整」聽來則是更為包容,不管我夠不夠好,無關我完美與否,都可以是「完整」的。正向的我加上負向的我,才會是「完整的我」,「有負向感受的我」只是我的一部分,不等於「我就是負向的」,理解到這一點,讓我如釋重負,我苦於自己會被負面情緒影響其實是自尋苦惱,因為人不可能沒有負面情緒,所以本來就會被影響,那是「正常」的。

我理解到正負向情緒的各類形容,喜怒哀樂等等只是代表它們在情緒正負向光譜上的相對位置,有助於我們辨視情緒類別,而非定義情緒是「對的或錯的;好的或不好的」。現在一些心理學者也已經不再以二元正負分類情緒,而是改用描述的方式,比如自在或不自在,也更為貼近。

我這才明白,其實我一直不想去看、也不認同負面的自己,是因為認定那樣的自己是「不好的」。之前我認為自己比較能克服負面情緒了,其實那樣的「轉念」只是讓自己「分心」,我並沒有真正「接受和允許」自己有不好情緒,我讓自己掉進了「正向思考」的盲點裡。

「正向思考」不該與「否定負面」畫上等號。「否定負面」有兩種情況,一是不允許負面情緒,不可以、不應該有負面的想法;二是沒有壞事只有好事,把壞的都說成好的,所有的表述都是正向的,但這種認知看起來有些脫離現實,而且將人生以「正負」二分法太過決絕,因為人生很難全採非黑及白的評斷。

我原本就是偏向以正面觀點看待人生的人,所以本來覺得「負面」不該存在,但當我學到接受「完整」的概念,知道不只快樂是我的一部分,悲傷也可以是我的一部分,人一定會有負面情緒,各種情緒都有它們存在的必要,我「本來就可以」擁有各種情緒,光這一點,就讓我感覺自己的內在世界變得更寬闊了,因為我把陰暗的角落也納進來了。

也因此,我知道自己該學的不是消滅負面情緒,而是察覺到情緒之後能如何反應,我該如何看待我的「感受」?但第一步,我得先回過頭來認識我的負面情緒,我總是躲開它們,實在和它們太不熟了。既然它們必然存在,也對我的人生有所助益,那我應該好好瞭解一下會與我相伴一輩子的情緒夥伴們。

我逐步學習辨識感覺和察覺心裡的情緒所帶來的感受,和試著理解各種負面情緒如何影響我,這樣的過程讓我比起以往更喜歡負面情緒。原來,它們並非只會帶來負向的破壞,也都具有正面的功能。

負面情緒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具有「提示作用」,都在傳遞訊息,而我很想聽懂道它們在告訴我什麼!我開始探究幾種常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負面情緒,試著看清楚它們到底長什麼樣子?

貼心提醒:此為系列文章,點選:從微笑開始親近自己,可以看見所有相關文章😇

微笑探索家丹瑄

微笑探索家丹瑄,經營同名粉專及部落格,以探索「微笑」相關課題為樂,粉專每日更新微笑紀錄,聚焦生活亮點,部落格每週分享自我成長學習心得,更新心靈版本,陪你找出微笑開關,心情愉快不卡關。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