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笑開始親近自己(20):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悲傷

面對悲傷的經歷,身處其中時倍感心痛,等到悲傷淡去後,我才明白它為我的人生帶來很重要的提示:讓我學到勇於表達心裡的愛,與珍惜當下。

悲傷往往與「重大失落」有關,也許是失去伴侶、親人、寵物離世又或失戀,這類與情感連結有關的沉重;也許是被迫離開職場或丟失珍藏之物,這類與自我價值或安全感來源有關的傷痛,又或是社會重大事件引起的心靈震盪。

觸發悲傷的原因很多,都讓人感受到有如心被撕裂揪扯般的疼痛,無法克制地浸潤在淚水中看不清眼前。而這些感觸,其實都在提醒我們「愛」的存在,因為心裡有愛,才會在失去時如此難受。

當悲傷來襲時,我們常採逃避之姿,以為不去看傷口就不會覺得痛,以為迴避悲傷才能讓自己堅強。而展露悲傷是很軟弱、不成熟的行為,因為哭泣也改變不了失去的事實,所以我們否定悲傷的存在,認為悲傷的情緒很無用,不允許這樣的情緒出現,還告訴自己只要不去多想、不去觸碰就會沒事。

我曾經也如此看待悲傷,直到母親驟然離世,面對人生至痛,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裝做看不見,在躲不掉的心碎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與悲傷共處,學著走過悲傷,重新調整自我。

失去母親之後,我暫停了好一陣子沒有寫每日的微笑紀錄,被悲傷籠罩的狀態下我實在無力看見生活中的亮點,我轉而閱讀悲傷療癒的書籍及藉著書寫抒發哀傷,學習面對生命裡最沉痛的失去。我不願相信她突然離開,氣自己當時不在她身旁,懊悔著以往沒能多陪她,愧疚氣惱傷心,各種難受的情緒交纏無解,理智上明白一切無法挽回,但情感層面上實在難以承受。

歷經「悲傷五階段」(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我體會到悲傷的各階段在每個人身上作用的方式都不同,沒有制式的流程(不見得會按階段順序發生,或有的階段會反覆發生)與期程,也無法與別人的經驗相比較,每個人面對悲傷的方式不一樣,它壓在心裡的重量也不相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心痛的失去讓我理解:悲傷是愛的一部分,是愛的形式之一。它不是「問題」,不需要擺脫或解決,也不是「疾病」,不必強求趕快復原或被救贖,它也不是一種「錯誤」的感覺,表現出痛苦更不是「失敗」的表現。

「悲傷」這種情緒是對「痛失至親」(或其他重大失去)這件事的回應,不應給予負面的評價,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心情,允許它的存在,正視它、面對它、接受它,讓痛苦有舒展的空間。遇到讓我們悲傷的事物,更應該溫柔地、仁慈地對待撫慰自己,因為我們本就有權利難受。

而淚水是悲傷的副產品之一,哭泣並不是軟弱的行為,痛哭過後不只紓解沉壓在心上的難受,自己的心也彷彿被洗滌變得清明,讓我更清晰地看見生命中的輕重緩急,我想,這就是悲傷最重要的提示作用,讓我更想好好珍惜與父親及其他家人的相處。

失去親人,悲傷痛苦是正常且健康的反應,我不需要「克服」悲傷,也毋需回應旁人安慰我趕快恢復心情的期待,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學著接受事實就是一切無法修復,也無法回到以前的樣子,並且,背負著這人生中必然的經歷,把這些感受整合在一起,將我的人生走下去。

而我也毋需將自己與母親的回憶放下,而是帶著愛,好好地繼續前進。想起母親,我還是會心酸悲痛,但我知道那就是思念與愛留下來的痕跡,母親離世不等於我們之間的連結就此結束。

《每種情緒都是天賦》提及,縱使沒人想要體會悲傷,但悲傷依然可以被當作「天賦」,它能夠促使人擺脫有害的環境尋求疪護,也因為從經歷悲傷中學到教訓,我們獲得新的知識與思考方式,並讓我們知道,快樂時光絕非理所當然,因此會更懂得擁抱與享受愉快的瞬間,而且同理每個人都會有痛苦的時候,讓我們更願意伸出援手幫助他人。

摘錄書裡關於悲傷的描述做為結尾,「悲傷是人生的一部分,能讓喜悅變得更為淒美。了解兩方都是很重要的事,因為當我們拒悲傷於門外,也會失去喜悅的能力。就像是硬幣的正反面,兩面都是必要的。悲傷並非敵人,注意觀察它,你才能繼續前進。悲傷是我們通往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門戶。用其好好整頓自己的內心,釐清自己是誰,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悲傷會釋放掉舊有的能量,引導你回歸內在的智慧,並把你跟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連結起來,悲傷有助於你為喜悅騰出空間。」

在還能愛的時候,好好地愛、好好地表達愛;在無法繼續愛的時候,好好地悲傷、好好地接受與愛併存的痛苦。因為心裡有愛,所以我們在失去時會感到悲傷,與悲傷共生,也等於與愛共存。

擁抱自己的悲傷,而不是迴避正視愛的存在,失去時必然傷痛,所以才要趁還沒失去時,好好珍惜與把握。

貼心提醒:此為系列文章,點選:從微笑開始親近自己,可以看見所有相關文章😇

微笑探索家丹瑄

微笑探索家丹瑄,經營同名粉專及部落格,以探索「微笑」相關課題為樂,粉專每日更新微笑紀錄,聚焦生活亮點,部落格每週分享自我成長學習心得,更新心靈版本,陪你找出微笑開關,心情愉快不卡關。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