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笑開始親近自己(19):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恐懼

若說「憤怒」的正能量是激使我們為自己發聲,並且面對問題與改變的推力,那麼,恐懼的正能量則是一股拉力,拉住我們暫停一下,提醒我們集中精神多觀察思考以便自我保護,並學會用愛接納自己。

「恐懼」就像是我們的心被籠罩在黑暗之中,讓人緊縮目光,雖想要離開但又無法確保接下來踏出的每一步都安全無虞,心裡隨時塞滿了不安、焦慮,或想像有各種可怕的怪物會從無光之中衝出將我們擊倒。原本恐懼是面對生存的「保護機制」,本能地提醒我們小心周遭危險,時時提高警覺,可即使現今我們已脫離隨時面臨生死難關的原始時代,它仍舊努力發揮功能。

恐懼是拉力最強的情緒,我覺得也是最勤勞的情緒,一開始運作就很難停下,讓我們只敢停留不敢向前,因為它會讓我們失去理智,無法判斷,放大很多讓人不安的事,容易太過保護我們。

當恐懼近在眼前,我們好似無能為力,但美國知名的自我啟發領域的作家與演說家偉恩‧戴爾博士(Dr. Wayne W. Dyer)提出了面對恐懼之道,他說,「恐懼敲門時,愛去應門,門外空無一人」(Fear knocked on the door, Love answered, and no one was there.),簡短有寓意又有畫面,也帶來力量。

門外之所以空無一人,並不是因為恐懼消失了,而是我們改變了面對它的態度。當恐懼來敲門,我們可以帶著愛迎向恐懼並回應它,「謝謝你來,我知道你是在保護我,但我相信我可以面對和處理好的!」

接納恐懼的出現,就是愛它的方式,它就會退下,直到下次敲門才會出現,不然它會一直敲門直到你無法抵擋為止,恐懼需要我們注意到它的存在,為的是提醒我們集中精神面對眼前的問題,只要認真看,就會明白「恐懼」帶來的並非都只是壞事。

《每種情緒都是天賦》對於恐懼的看法是,「感到恐懼就是示弱的想法,削弱了潛力,因為恐懼一直是為了保護與幫助我們而存在,當一個人感受到恐懼時,並不代表他們很脆弱或很堅強,而是表示他們很專注、清醒與警覺性高。當我們承認恐懼,了解恐懼的本質,並且採取行動時,就會有足夠的機智;而當我們掩蓋恐懼,或把恐懼藏到心裡某個黑暗的角落時,恐懼就會潰爛、甦醒,並自行發展。」

對應到自己的人生課題也是如此,在我決定離開近二十年的職場,展開第二人生之前,我總是忍不住設想各種糟糕的後果,被自己的想像圍困顫抖,但當我帶著對自己的信任與對實際的評估一一面對我預設的可怕結果時,我才發現,自己並非是害怕「改變」本身,而是更害怕改變之後的「未知」與「失敗」。

恐懼會讓我們放大事件的可怕程度,有時候怕的不見得是事件本身,而是更怕自己無法面對或失控崩潰,「萬一自己做不到、無法承受怎麼辦?」,因為有這樣的念頭,於是恐懼拼命地把我們拉回原本熟悉的地方,即使維持原狀讓人痛苦,它也會告訴你「未知」與「失敗」更可怕,要你留在原地以便保護你。

若我們聽恐懼的話留在原處不動,不願意接受會害怕的自己所以裝做沒那回事,或許暫時有用,但後悔、遺憾與掙扎會開始日夜糾纏,它們會逼著要你正視自己,你耗盡心力卻還是無法迴避。因此我們該學的,是認清畏懼不安的感受其實有助於讓人謹慎思索未雨綢繆,「我會怕是正常的,但我想搞清楚自己在怕些什麼?我能做什麼去應對恐懼?」接納會害怕的自己,不要批評自己的怯懦,愛這個因為害怕而脆弱的自己,才能鼓起勇氣面對內心恐懼,讓自己提出疑問直視畏懼源頭。

待我理解自己在怕什麼,我知道自己除了盡其所能的做好事前準備之外,就是努力踏出離職的第一步,讓自己不是只帶著可怕的想像停在原處不動,而是真實的迎向未知,看看「未知」是不是真的會瞬間吞噬我?看看「失敗」是不是真的那麼慘烈?事實證明,歷經一年無業又再重回職場的過程,我還活得好好的,也讓我比較有勇氣繼續面對無法預測的以後。

懷著勇氣不代表就永遠不再畏懼,而是知道自己就算怕也有能力往前進,知道不管未來如何,我們都會愛努力面對一切的自己,並跨出該走的那一步。除了愛之外,我們還能選擇再加上好奇心,讓自己懷著愛、好奇心與勇敢一起探索,便不會只讓恐懼佔滿心的空間,還能允許更多開放的可能性進入到生命裡。

恐懼和愛都是我們的原生裝備,恐懼總是隨時警戒提醒專注,但沉睡的愛必須學著主動喚醒,願每一次我們都有勇氣帶著愛去回應恐懼,打開門,我們才能走出新的可能。

貼心提醒:此為系列文章,點選:從微笑開始親近自己,可以看見所有相關文章😇

微笑探索家丹瑄

微笑探索家丹瑄,經營同名粉專及部落格,以探索「微笑」相關課題為樂,粉專每日更新微笑紀錄,聚焦生活亮點,部落格每週分享自我成長學習心得,更新心靈版本,陪你找出微笑開關,心情愉快不卡關。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